一、从私立成达中学到师范教育萌芽(1932——1956)

1932年,四川壁山(现重庆市壁山区)人张安钦、四川德阳人陈甸侯、四川蓬安人吕念修在唐文山等实业家的支持下,创建了私立南充成达中学,由从日本留学归来的陈甸侯担任首任校长,校址设在顺庆城(今南充市顺庆区)正南街的五显庙和药王庙内。1936年,校址迁至顺庆城区小西街天上宫(今南充职业技术学院附中)。1939年8月,日军进犯巴蜀,为避日军飞机轰炸的干扰,又将校址迁往南充县罗家场(今南充市高坪区江陵镇)。在罗家场办学期间,学校设有小学部、初级中学部和高级中学部,并实行分部管理。1949年12月10日南充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了私立成达中学。1950年4月,南充县级机关从老县城(今南充市顺庆城区)红墙街合作金库迁至龙门场张爷庙(今龙门街道第一小学内),1951年5月再迁至龙门场的龙门寺(今龙门中学内),被南充县人民政府接管后的私立成达中学,也随之从罗家场迁至南充县的县级机关所在地龙门镇,并更名为南充县第四中学。为适应建国后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1956年初,南充县第四中学即开设了一个幼师班。同年,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办速成师范班、解决小学师资”的通知精神及相关要求,南充县即在第四中学开办速成师范班。南充县的师范教育事业就此发端,拥有了专门培训师资的教育机构。

二、南充县速成师范班(1956—1959)

南充县速成师范班于1956年初始办,招收初中毕业生及具有同等学力的学生。是年春、秋两季,分别招收速成师范学生200人和244人,学制均为一年。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的新中国,不仅中小学师资严重匮乏,担负师资培训工作的教师力量、专门管理人员及教育教学设施也极为紧缺。为落实省教厅关于解决小学师资的通知精神,尽快培育出一批中小学教师,在南充县政府未给师范速成班配备领导班子及师资力量,未配置校舍等基本教学设施的情况下,南充县速成师范班必备的地盘、校舍、教师、教学设备、教务管理等等事宜,均由南充县第四中学(今龙门中学)负责。为此,南充县第四中学的管理干部、各科教师及勤杂人员,同时也兼任南充县速成师范班的管理干部、任课教师及后勤服务人。两校共同利用在县四中本部(今南充师范学校内)的教学和生活场地,南充县速成师范班事实上成为南充县第四中学的一个组成部分。1956年9月,南充县党政机关又逐步从龙门寺回迁至老县城(今南充市文化路),南充县第四中学也随之迁入被腾空出来的龙门寺。1957年春,南充县速成师范班从龙门镇迁至南充市文峰街小学内与原南充市(今顺庆区)联合办学,当年招生250人(其中幼师50人);1958年秋季,联办的南充县速成师范班又迁至都尉二小(今嘉陵区火花镇第二小学),并招生150人(其中幼师50人);1959年,南充县速成师范班再迁回南充县第四中学内,同年底,南充县速成师范班停办。

三、南充县东观师范学校(1960—1961)

1960年初,经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南充地区行政公署批准,成立南充县东观师范学校,选址于南充县东观镇五村(邓家坝)。南充县东观师范学校征用建校土地5800平方米,南充县政府拨出建校费14万元。同年秋,新成立的南充县东观师范学校在校舍暂未建成的情况下,租借东观镇小学做教学用房,租借公有街房做师生宿舍,首批招收初级师范新生400人、中等师范新生197人。1961年初,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南充县东观师范学校即奉命停办,正在就读的师范生经过动员,除少数转学或就业外,其余大多数被遣散回家生产。

四、南充县中小学教师训练班、红师班(1971—1974)

197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遵循毛泽东提出的“抓革命,促生产”指示的号召,教育领域也开始进入“复课闹革命”时期。1971年3月10日,为解决“文革”后期全面复课的师资欠缺问题,即在南充县龙门镇的龙门中学分部(今南充师范学校内)开办南充县中小学教师训练班(简称“师训班”),首批招收回乡的初中、高中毕业生755人,培训目标为小学教师。南充县中小学教师训练班在1972年至1974年的3年期间,培训了在职中小学教师516人,其中,在1973年春季,为南充地区各县、市培训在职中学数学教师250人。在此期间,在南充县中小学教师训练班内还设立了“红师班”,“红师班”并无专门的教学机构和教学及教务人员,所招收的学员均由南充县中小学教师训练班的教师负责其教学培训工作。1974年,南充县中小学教师训练班撤销后至1977年初,校舍均为南充县教师进修学校暂用。1977年1月17日,四川省南充县师范学校成立后,南充县教师进修学校迁往南充县文教局内。

五、四川省南充县师范学校(1977年1月—1993年12月)

1977年1月17日,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南充县师范学校,隶属南充县人民政府、南充地区教育局领导,属正县级事业单位,校址设在原南充县中小学教师训练班所在地。南充县师范学校的办学性质为面向社会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培养农村小学教师的中等专业师范学校,并于1977年3月5日召开了南充县师范学校成立挂牌大会。南充县师范学校成立之初,设校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名(陈胤大),总务主任1名;有教师27人,职员及工人15人。自1977年1月南充县师范学校成立,到1993年11月学校更名,其间先后开设过多种教学班别。

1、专业班。1977年春季,由南充县内各基层党委、革命委员推荐入学就读的师范新生169人(其中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占35%,初中毕业文化程度的占55%,小学文化程度的占5%),并按新生的文化程度分成四个班教学,其中普通班2个,专业班2个,分别为县内培养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学制均为2年。“文革”全面结束后,各地初中发展迅猛,尤其是乡镇“带帽”初中、乡镇独立初中的纷纷开办,导致初中教师出现严重短缺的局面,南充县人民政府也要求南充县师范学校培养一批初中教师。1977年下半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一批高考成绩优秀、但未能被大专院校录取的考生,被录入南充县师范学校。1978年4月,来自南充县、西充、南充市(今顺庆区)的192名新生进入南充县师范学校。这批具有高中学历,或具有同等知识能力的师范新生,被作为初中教师重点培养,对招收的新生设立2个文史专业班(汉语言文学兼历史地理)、1个数理专业班(数学兼物理)和1个数化专业班(数学兼化学),学制均为2年,毕业后主要担任农村初中教师。1978年秋季,学校再招收南充县、南充市、营山县等地的高中毕业新生147名,同样分为文史、数理、数化3个专业班教学,学制仍为2年,培养目标仍为农村初级中学教师。

2、普师班。1979秋季,根据上级要求,南充县师范学校首次全部招收具有初中毕业文化程度的普通师范(简称“普师班”)新生290名,生源来自南充县、岳池县、广安县等地。普师班分6个班教学,培养目标主要为农村小学教师,学制为3年。从此以后的南充县师范学校,即定位于招收初中毕业生、培养小学教师。截至1993年秋季,南充县师范学校“普师班”陆续为南充县、西充县、南充市、岳池县、广安县、营山县、仪陇县、蓬安县、阆中市、南部县、武胜县、华蓥市等12县市,共培养中小学教师1647名。

3、进修班。为进一步提高全县在职教师教学水平,满足“文革”后南充县基础教育质量的需要,1980年、1981年、1982年南充县师范学校举办了以培训在职小学教师为目标的教师进修班,每年招收两个班,学制为1年,开设语文、数学、英语、教育学、体育等基础课程,从县内抽调有教学经验的名师任教,教职工及教务工作均纳入南充县师范学校统一管理。进修班共培训小学教师313名。

4、民师班。“文革”后期以至改革开放后,随着人口的激增和基础教育的迅猛发展,缺乏公办教师的农村中小学,其教学任务的相当部分由民办教师担负。但因民办教师群体未经过专门的教育教学技能训练,直接影响了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南充县师范学校分别于1980年、1982年、1983年、1984年、1986年、1988年、1990年和1991年增设了民办教师培训班,先后从南充县、西充县、南充市、岳池县、广安县、营山县、仪陇县、蓬安县、阆中市、南部县、武胜县、华蓥市等12县市共招收经过正规考试的民办中、小学教师557人,学制均为2年。民师班的学员毕业后,根据国家政策转为公办教师。

5、英语培训班。改革开放后,英语教学被列为农村初中和小学课程,为缓解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相当短缺、英语教学水平质量相对较低的矛盾,1994年至1996年,南充县师范学校开办了在职初中、小学教师英语培训班,共为各地培训中小学英语教师90名。

6、文秘班。随着国家招生政策的调整与放开,中等专业学校及高等院校的招生,从免费培养逐渐向收取一定培训费改变,学生就业也从统招统分逐步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转变。南充县师范的招生也从原来的统招向统招与委培(与当地教育主管部分签订培训协议)招生相结合转变,而委培人数由开始的几个人逐渐增加到几十个人,招生的专业也从原来单一的师范专业向师范与非师范专业结合转变。南充县师范学校于1993年招收了来自南充县、西充县、南充市、岳池县、广安县、营山县、仪陇县、蓬安县、阆中市、南部县、武胜县、华蓥市等12县市的文秘与现代办公专业的委培生45名。这是学校开始招收的第一个非师范专业班。

7、音乐培训班。1972年至1978年间为了满足南充县中学音乐教师需求,由南充县文教局主办,南充师范学校承办了“中学音乐教师培训班”、“初中音乐班”、“初中文艺班”等几个专业培训班。共培养音乐教师40多人。

8、成人中专班。1989年至2003年,为满足广大社会青年读书学习、提升学历的要求,根据国家关于发展成人教育的政策规定,学校每年招收初中应往届毕业生40—100名,举办非师范类成人中专班。学制两年,毕业时发给省农广校的文凭。学籍管理、毕业验证及颁发文凭,均由挂靠在市教委师范科的农广校函授站负责。14年内,先后招收学员800名。

9、附属小学。为给师范学生就近提供教学见习条件,南充县师范学校于1980 年秋季在师范校园内创办了附属小学,首期招收学前班学生2个班,后每年招收两个班的学生,最大规模时为12个小学班,两个学前教育班。1993年师范学校上划市管,附小教师与师范的所有教职工一样,为市财政直接供养;当时为了实现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根据上级有关领导意见,附小须从校内迁出,同时由于龙门镇城区也有四所小学,已能满足义务教育的需要,为此,附小于1990年秋停止招生,至1996年7月最后一批小学生毕业后停办。陈胤大、姜旭丽先后担(兼)任附属小学校长。

六、四川省南充师范学校(1993年12月—2025年9月)

1993年12月,国务院批准南充地区撤地设市,南充县师范学校即划归南充市直管,并将“四川省南充县师范学校”更名为“四川省南充师范学校”。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全国各地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和沿海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规模急剧萎缩,国家教育部开始进行教育结构布局调整,要求三级师范逐步向二级师范过渡。同时,国家对中等师范实行计划内外“并轨”招生制度,学生毕业后国家不包分配,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在时代的大变化中,许多中师转变了办学功能,改办成中学、中专、或与其他学校合并。南充师范虽然是经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确定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师范学校之一 ,但是,面对教育新形势的挑战,同样遭遇了生存与发展的危机。为了突围解困,做大规模、提升质量,南充师范学校在保留和巩固中等师范教育的基础上,增设了小学教育大专、职业技术教育、国民(成人)教育大专等教育序列。2001年,经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计划委员会批准,南充师范学校成为具有“五年一贯制”小学教育大专班招生资格的14所学校之一,在办学规格上正式跨入高等教育序列。2002年6月,四川师范学院院长办公会议决定,并报经四川省教育厅备案,同意以南充师范学校为主体,组建“四川师范学院南充初等教育学院”,随着四川师范学院升格为西华师范大学,又更名为现在的“西华师范大学南充初等教育学院”,招收五年一贯制小学教育专业大专班,保留“四川省南充师范学校”校名。截至2008年,南充师范学校已开设小学教育大专、中等师范、职业技术教育、国民(成人)教育大专等四大序列的50余个专业。

1、中等师范教育序列。包括普通师范、普通幼儿师范、双语幼儿师范、艺体幼儿师范、信息技术教育、美术教育、音乐舞蹈教育、英语教育、体育教育等9个专业。中等师范教育序列的各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均为3年,学生毕业后发给中等师范文凭。

2、大专教育序列。大专序列包括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大专,开设了中文与社会方向、数学与科学方向、计算机技术方向、音乐舞蹈方向、普通教育方向、英语方向、幼儿师范方向、体育方向、美术方向等9个专业方向。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大专序列的各方向,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均为5年,学生毕业后发给全日制大学专科文凭,优秀毕业生可享受西华师范大学“专升本”的待遇。

3、职业技术教育序列。包括计算机网络工程、计算机运用与维护、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计算机软件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装饰设计与计算机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网页制作与网站维护、计算机平面设计、动漫制作、动漫设计与影视设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数控加工与维护工程、机电一体化、模具设计与制造、物流管理、车钳铣刨、电脑机械雕刻、现代办公与文秘、旅游服务与饭店管理、电子商务、装饰装璜、金工专业、市场营销、酒店管理、旅游管理、铁路专业、工业工程管理、影视专业、广告设计与制作、电脑美术设计、广告策划与设计等35个职业技术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序列的所有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的学制为3年,招收高中毕业生的学制为2年,学生毕业后发给职业技术教育中专文凭。

4、国民(成人)教育大专序列。学校与西华师范大学联合开办初中起点的“2+2”(即2年高中课程加2年大专课程)、高中起点的“1+2”(即1年高中课程加2年大专课程)国民教育大专班,发给西华师范大学专科文凭,同时还可配套读本科,毕业后发给西华师范大学本科文凭。

5、南充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1999年,南充市教委批准,在南充师范学校成立南充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由李祥文校长兼任培训中心主任。2000年,四川省教育厅发文建立“南充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因省上只挂一块牌子,而南充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市级培训任务又是由南充教育学院和南充师范学校分别承担的,经市教委与省上协商后,将中学教师培训中心设在南充教育学院(现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由省上挂牌;将小学教师培训中心设在南充师范学校,保留原来由市教委所挂的“南充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牌子。在2000—2002年期间,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先后为全市部分县、市、区中小学和相关单位,开展了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计算机教师培训班、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班、国营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班共10期,培训学员500多人。2002年以后,因财政管理体制发生变化,市县(区)两级财政“分灶吃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基本上都由各县(区)教师进修学校自己承担了。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产业结构大幅布局调整,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南充师范学校积极进行专业调整,到2025年仅保留了幼儿保育、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数字媒体技术、数控技术应用、休闲体育管理与服务、社会文化艺术、西餐烹饪等8个专业,在校学生规模3000多人。2025年9月经南充市委市政府批准,与南充中专、南充市技工学校整合成立南充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并加挂南充市技工学校牌子。